中药石膏作为清热类药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缓解头痛、减轻咽喉肿痛等功效和作用,其应用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1、清热泻火
石膏性大寒,归肺胃经,能清解气分实热。对于外感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等症状,常与知母等配伍使用,通过抑制体内过亢的阳热之气达到退热效果。
2、除烦止渴
石膏能滋养胃阴,缓解热邪伤津导致的口渴烦躁。其含有的硫酸钙成分可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改善因高热引起的体液耗损状态。
3、收敛生肌
煅制后的石膏具有收湿敛疮作用,外用时能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对于湿疹渗出、溃疡久不收口等情况,可通过吸附创面分泌物加速愈合。
4、缓解头痛
石膏能清泄胃火,适用于胃火上攻导致的头部胀痛。现代研究显示其钙离子可调节神经细胞兴奋性,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5、减轻咽喉肿痛
石膏入肺经,能清肺热利咽喉。对于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常与连翘、薄荷等配伍,通过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症状。
使用石膏需注意其性味偏寒,脾胃虚寒者慎用。外感风寒、阳虚发热等证型不宜单独使用。入药多选择色白、纤维状、有光泽的优质生石膏,煅制品多作外用。具体用药配伍及剂量应经中医师辨证后确定,避免长期大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