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垢和牙结石可以通过形成时间、质地、颜色、去除方式以及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区分。日常注意口腔清洁可减少两者的形成,若无法自行辨别或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形成时间
牙垢是食物残渣与细菌混合形成的软性沉积物,通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即可形成。牙结石则是牙垢长期未清理,经过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后形成,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
2、质地
牙垢质地较软,呈黏糊状,用指甲或牙刷轻刮即可去除。牙结石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紧密附着于牙齿表面,普通刷牙无法清除。
3、颜色
牙垢多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常见于牙齿缝隙或牙龈边缘。牙结石因长期沉积,颜色较深,可能呈现黄色、褐色甚至黑色,常见于牙齿内侧或牙龈下方。
4、去除方式
牙垢可通过日常刷牙、使用牙线或漱口水等清洁手段去除。牙结石因钙化后硬度较高,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超声波洁牙、手工刮治等器械操作才能彻底清除。
5、危害性
牙垢长期存在可能刺激牙龈引发红肿或口臭,但及时清洁可逆转。牙结石会持续压迫牙龈,导致牙龈萎缩、牙周炎等疾病,且无法通过普通清洁手段改善。
日常建议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发现牙齿表面有坚硬沉积物或伴随牙龈出血等问题,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