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正常组织异常排列堆积形成,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其严重性主要与发生部位、大小及是否引发症状有关,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1、定义及性质
错构瘤属于非肿瘤性病变,由脂肪、血管、平滑肌等正常组织异常混合构成。其生长速度缓慢,不具有侵袭性,通常不会发生恶转移,与恶性肿瘤存在本质区别。常见于肺部、肾脏、肝脏等实质器官,也可见于皮肤、乳腺等部位。
2、常见症状表现
约70%的错构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当瘤体直径超过3厘米或位于特殊部位时,可能压迫邻近组织引发相应症状,如肺错构瘤可能引起咳嗽、咯血,肝错构瘤可能导致右上腹不适。
3、诊断与治疗
主要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典型征象包括"爆米花样钙化"。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生长较快或引起功能障碍时需手术切除,微创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于5%。
发现错构瘤后应每6-12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特别是位于颅内、脊髓等关键部位的病例。若出现疼痛、出血或器官功能异常等表现,应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日常避免对瘤体部位进行外力按压或碰撞,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机体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