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何病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主要与肾上腺病变有关,常见于肾上腺腺瘤、双侧肾上腺增生、遗传因素等。该疾病以醛固酮分泌异常增多为特征,需通过医学检查明确具体病因。

1、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腺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的60%-70%。腺瘤多为单侧生长,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其分泌醛固酮的功能自主性增强,导致血钾降低和高血压。此类患者可通过肾上腺静脉采血或影像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多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

2、双侧肾上腺增生

约占病例的30%-35%,表现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此类患者醛固酮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控,常采用药物治疗,如螺内酯片、依普利酮片、氨苯蝶啶片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配合降压药物控制症状。

3、遗传因素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由嵌合基因CYP11B1/CYP11B2引起,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Ⅱ型与特定染色体位点相关;Ⅲ型则与KCNJ5基因突变有关,可能导致肾上腺显著增生。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遗传类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若出现顽固性高血压伴低钾血症等表现,建议及时进行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测定、肾上腺CT等检查。确诊后应根据病因选择手术或药物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血压,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