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平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中医脾主运化如何理解

中医脾主运化是脾胃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指脾具有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转输营养物质以及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其具体可从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与脏腑协调三方面理解。

1、运化水谷

脾的运化功能首先体现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脾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通过升清作用将其输布至全身,化为气血以滋养脏腑。若脾虚运化失常,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症状,长期可能导致气血不足。临床上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调理。

2、运化水液

脾在代谢过程中负责水液的吸收与输布,防止水湿停滞。若脾失健运,水液无法正常散布,则易形成痰饮、水肿等病理产物,表现为肢体困重、舌苔厚腻。中医治疗此类病症常采用健脾利湿法,如使用苓桂术甘汤或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

3、与脏腑协调

脾与胃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受纳腐熟功能;其升清作用与胃的降浊相辅相成。此外,脾为后天之本,通过化生气血滋养心肺,其运化水湿功能还需与肾阳温煦、肺气宣降协同作用。脾虚可能引发肺卫不固、肾虚水泛等连锁反应,体现中医整体观。

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可适量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材。若长期存在消化不良、肢体水肿等症状,建议至中医科就诊,通过辨证施治进行系统调理,切勿自行盲目服用滋补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