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福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是怎么回事

心脏骤停可能是由心源性因素、非心源性因素或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窒息、电解质紊乱等,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心源性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因心脏结构异常影响电活动稳定性,可能诱发室颤或心脏停搏。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2、非心源性因素

严重窒息会导致机体缺氧,心肌细胞在缺氧5分钟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电解质紊乱如重度低钾血症(血钾小于2.5mmol/L)或高钾血症(血钾大于6.5mmol/L)会干扰心肌电传导,造成心电活动紊乱。严重过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能因全身血管扩张、循环衰竭导致心脏骤停。

3、药物中毒

过量使用可卡因、洋地黄类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时,这些药物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洋地黄中毒常表现为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需及时停用药物并使用地高辛抗体治疗。长期滥用氯丙嗪等药物也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综合征。

若发现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心脏骤停表现,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筛查,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