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一般包括测量前准备、正确姿势、规范操作、记录结果以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步骤,可帮助获得更准确的血压值。测量时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测量前准备

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避免吸烟、饮酒、饮用咖啡或进行剧烈运动。建议排空膀胱,保持安静休息5~10分钟,选择舒适的坐姿。袖带应选择与上臂围匹配的尺寸,过松或过紧可能导致数值偏差。

2、正确姿势

测量时采取坐位,背部挺直并紧靠椅背,双脚平放于地面。裸露上臂并将袖带中心置于心脏同一水平,通常为胸骨中部。手臂平放于桌面,手掌向上,避免悬空或下垂。

3、规范操作

将袖带绑于上臂距肘窝2~3厘米处,松紧以能插入1~2根手指为宜。启动血压计后保持静止,首次测量时可连续测量两次,间隔1~2分钟。水银柱式血压计需注意听诊器放置位置及柯氏音识别。

4、记录结果

每次测量需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精确到个位数。建议注明测量时间、左右臂信息及当时身体状态。电子血压计出现误差时,可手动记录异常数值供医生参考。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初次诊断高血压需连续测量7天,每日早晚各测1次,每次测2遍取平均值。对于心律不齐者,应增加测量次数,剔除异常值后计算平均血压。

测量血压时应定期校准仪器,推荐每年进行1次专业校准。居家监测者建议每周固定时间测量,发现血压持续异常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携带记录数据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不建议根据单次测量结果自行调整降压药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