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因素有关。年轻女性多属于原发性痛经,而持续加重的痛经需警惕病理性改变。
1、生理性原因
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有关。前列腺素过高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造成子宫缺血缺氧,同时增强疼痛敏感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初潮后1-2年的青春期女性,疼痛通常持续8-72小时,可能伴有恶心、头痛等伴随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生长的子宫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刺激盆腔腹膜引发炎症反应。这类痛经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月经来潮前1-2天即开始疼痛,可能伴随深部性交痛、排便疼痛等症状。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治疗药物包括地诺孕素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患者常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疼痛程度与病灶范围相关。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回声不均,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米非司酮片等药物。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中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出现非经期腹痛、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对于反复发作的严重痛经,医生可能会建议腹腔镜探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