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透析治疗、并发症处理以及中医治疗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干预。
1、对症支持治疗
早期需卧床休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
2、抗病毒治疗
发病3-5天内可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需注意利巴韦林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3、透析治疗
对于出现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维持内环境稳定。
4、并发症处理
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5、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属瘟毒发斑证,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紫雪散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功效,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该病具有传染性,确诊后需严格隔离治疗。日常应注意防鼠灭鼠,避免接触鼠类排泄物,野外作业者需做好防护。若出现突发高热、皮肤瘀点、头痛眼眶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感染科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尿量及实验室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