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中HR通常代表心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但存在个体差异。其数值变化可反映心脏功能状态和机体循环状况。
正常心率状态下,心脏能有效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属于生理性代偿,妊娠中晚期孕妇心率增加10~15次/分也属正常范畴。当监护显示HR持续低于60次/分时,可能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体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药物影响。若数值持续超过100次/分,则可能为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力衰竭等病理状态。
特殊情况下需结合其他监护参数综合判断。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HR增快伴血压下降,可能提示心源性休克。动态观察趋势比单次数值更有临床意义,运动后恢复期心率下降速率可评估心脏功能。发现异常心率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自行调整体位或服用影响心率的药物。医疗团队会根据心电图波形、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后制定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