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血液在器官和组织中淤积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等,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水肿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长期缺血会使心肌细胞坏死或纤维化,心脏收缩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伴随胸痛、活动耐力降低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2、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负荷过重,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限。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表现,治疗需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等降压药物。
3、心肌病
遗传、感染等因素导致心肌结构异常,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室扩大和收缩无力,限制型心肌病则以心室充盈受限为主。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下肢水肿、肝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可选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以内,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气促加重、体重骤增或尿量减少,应及时心内科就诊,完善心脏超声、BNP检测等评估病情,必要时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