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是一种因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容易形成血栓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
易栓症的病因包括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抗磷脂综合征等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导致凝血与抗凝机制失衡。获得性因素如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等也会诱发高凝状态。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静脉血栓,如下肢肿胀疼痛、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诊断需结合凝血功能检测、基因筛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日常生活中,易栓症患者应避免久坐或长期制动,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指标。若出现肢体肿胀、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血栓风险。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