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药物或物质影响以及疾病因素有关。若症状频繁或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遗传因素
梦游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近亲属有梦游病史,子女的患病风险可能增加。部分研究认为这与基因突变或遗传性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可能导致睡眠周期调节紊乱。
2、睡眠不足
长期熬夜或作息不规律会使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干扰深度睡眠阶段的稳定性。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出现肢体活动但意识未清醒的状态,表现为无目的行走或重复动作。
3、心理压力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睡眠结构片段化。儿童因课业压力引发的紧张情绪,或成年人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时,都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轴功能而诱发梦游。
4、药物或物质影响
某些抗抑郁药、镇静剂或酒精可能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例如苯二氮䓬类药物突然停用、过量饮用咖啡因饮料等情况,可能造成睡眠-觉醒转换机制异常,增加梦游发生概率。
5、疾病因素
癫痫发作尤其是额叶癫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热性疾病引起的脑功能紊乱等情况,可能干扰正常睡眠模式。这类患者除梦游外,常伴有打鼾、抽搐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若确诊为梦游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氯硝西泮片、唑吡坦片等药物改善睡眠质量。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电子产品使用,卧室环境应保持安静黑暗。对于频繁发作或出现危险行为的患者,建议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