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和类风湿通常指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者在病因、症状及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区别。风湿性关节炎与链球菌感染相关,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从疾病危害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更严重。
1、病因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属于感染反应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关节组织的慢性疾病。
2、症状差异
风湿性关节炎常表现为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如膝关节、肘关节),可能伴随环形红斑、心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手足小关节,呈现对称性晨僵、关节畸形,可伴有类风湿结节。
3、发病人群
风湿性关节炎常见于5-15岁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30-50岁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4、治疗方式
风湿性关节炎以青霉素清除链球菌为主,配合阿司匹林等抗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长期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配合生物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关于严重程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因具有进行性关节破坏特点,可能导致永久性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且可能累及肺、心血管等系统,整体致残率较高。而风湿性关节炎经规范治疗大多可痊愈,但需警惕未及时治疗引发的风湿性心脏病。
建议出现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时,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抗链O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两种疾病均需早期规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特别注意定期随访评估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