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情境性晕厥、低血糖、药物因素、脱水以及精神性因素等。不同病因的发病机制和应对措施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神经介导性晕厥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多由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异常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和心率减慢。典型表现为情绪紧张、疼痛刺激后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片、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等药物调节神经功能。
2、体位性低血压
快速改变体位时因血压调节延迟引发脑灌注不足,常见于老年人和植物神经紊乱患者。治疗时可选择氟氢可的松片、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提升血容量,配合弹力袜改善下肢血液回流。
3、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原因导致心输出量骤降,可能危及生命。需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
4、脑源性晕厥
脑血管痉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可引起中枢性晕厥,常伴有肢体麻木或言语障碍。急性期可用尼莫地平片、长春西汀片改善脑循环,长期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5、情境性晕厥
特定诱因如剧烈咳嗽、排尿、排便时通过胸腔压力变化影响心输出量。建议改变生活习惯,排尿性晕厥患者可采取坐位排尿,咳嗽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6、低血糖
血糖低于3.0mmol/L时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多伴心悸、出汗等前驱症状。急性期需立即补充葡萄糖口服液或静脉输注高糖溶液,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
7、药物因素
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发现药物相关性晕厥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物。
8、脱水
血容量不足时易诱发晕厥,常见于高温作业、腹泻患者。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者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补充血容量。
9、精神性因素
焦虑症、惊恐障碍等精神疾病可能引发过度通气综合征,导致脑血管收缩。可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必要时使用阿普唑仑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出现晕厥症状应及时排查潜在病因,特别是反复发作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的情况,需完善心电图、脑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心源性或脑源性晕厥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改变体位时注意动作缓慢,定期监测基础疾病控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