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简称,主要用于结核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该试验通过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素的免疫反应,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评估卡介苗接种效果。
1、结核病筛查
PPD试验常用于结核病的初步筛查,尤其适用于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高风险群体。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可间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该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操作方法
试验通常选择前臂内侧进行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皮肤硬结反应。注射部位会出现皮丘,医护人员需精确测量硬结的纵横径,而非单纯观察红晕范围。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继发感染。
3、结果判断
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为阴性,5-9毫米为弱阳性,10-19毫米为阳性,超过20毫米或出现水疱、坏死则为强阳性。强阳性反应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
进行PPD试验后,注射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若出现严重红肿、水疱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试验结果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痰菌检测等综合评估,不建议自行解读。结核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密切接触者需定期进行医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