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分级主要根据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伤程度分为A级、B级、C级、D级和E级。具体分级需通过专业检查评估神经功能保留情况。
1、A级(完全性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包括骶段区域(如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2、B级(不完全性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患者可能有触觉、痛觉或温度觉的感知,但无法控制肌肉活动。骶段感觉可能部分存在,但运动功能完全缺失。
3、C级(不完全性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保留部分运动功能,且超过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无法抵抗重力)。患者可能具备某些肌肉的微弱收缩能力,但无法完成功能性动作,如抬腿或站立。
4、D级(不完全性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且至少一半的关键肌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可抵抗重力)。患者可能恢复部分行走能力或使用辅助工具进行移动,但仍存在肌力减弱或协调性差等问题。
5、E级(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正常,神经学检查无异常表现。此类情况多为暂时性脊髓震荡或轻微损伤后完全恢复,但需排除初期检查误差。
脊髓损伤的准确分级需通过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神经学评估及ASIA量表测评。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后出现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制动并就医,由神经外科或康复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