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

乙酰唑胺有哪些不良反应?

乙酰唑胺有哪些不良反应?

乙酰唑胺作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眼压、利尿及预防高山病等,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患者用药期间需警惕身体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1、代谢性酸中毒

乙酰唑胺通过抑制碳酸酐酶活性,减少肾脏对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导致体内酸性物质蓄积。长期用药可能引发疲劳、呼吸深快等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严重时需调整用药方案。

2、电解质紊乱

该药可增加钠、钾等电解质排泄,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

3、胃肠道反应

约10%-20%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与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有关。建议饭后服用,若症状持续可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或荨麻疹等过敏表现,严重时可能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过敏需立即停药,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表现为嗜睡、头晕或感觉异常,可能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功能有关。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调整服药时间缓解,若出现共济失调等严重症状需停药观察。

用药期间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避免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水杨酸类药物联用。出现血尿、视力急剧下降或持续性头痛时,需警惕严重并发症并及时就诊。患者不可自行增减剂量,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