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营养科

维生素K有哪些医疗作用?

维生素K有哪些医疗作用?

维生素K作为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医疗作用主要包括促进凝血功能、维持骨骼健康、预防新生儿出血、辅助治疗出血性疾病以及调节血管钙化。这些作用在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凝血功能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关键辅因子,通过羧化反应激活这些凝血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加速血液凝固过程。这对于手术前后出血控制、外伤止血具有重要作用。

2、维持骨骼健康

维生素K参与骨钙素的羧化过程,促进钙离子在骨骼中的沉积,增加骨密度。研究显示其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尤其对绝经后妇女的骨骼保护效果显著。

3、预防新生儿出血

由于胎盘屏障限制和肠道菌群未建立,新生儿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出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1可有效预防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4、辅助治疗出血性疾病

对于肝硬化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长期使用抗生素引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梗阻性黄疸等疾病,补充维生素K能纠正凝血时间延长,改善皮下瘀斑、鼻衄等出血症状。

5、调节血管钙化

维生素K通过激活基质Gla蛋白,抑制钙盐在血管壁异常沉积。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延缓动脉钙化进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需注意维生素K补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过量摄入可能影响药物疗效。日常膳食中可通过摄入菠菜、羽衣甘蓝等深绿色蔬菜获取天然维生素K,药物补充需严格遵循医嘱。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