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营养科

为什么会出现蛋白质偏低?

为什么会出现蛋白质偏低?

蛋白质偏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慢性感染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长期存在该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生理性原因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可能导致蛋白质偏低。长期饮食不均衡、素食主义者缺乏优质蛋白摄入,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术后恢复期等高代谢状态时,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鱼、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改善。

2、肝脏疾病

肝硬化、重症肝炎等疾病会影响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当肝细胞受损时,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可能下降。患者常伴随黄疸、腹水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等保肝药物治疗。

3、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时,血液中的白蛋白会经肾脏漏出,形成蛋白尿。此类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尿泡沫增多等症状,通常需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4、慢性感染

结核病、艾滋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能引发蛋白质偏低。长期炎症反应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同时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患者多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肺结核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若排除短期饮食因素后仍存在蛋白质偏低,应及时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清蛋白水平,避免擅自补充蛋白粉等保健品,防止加重肝肾负担。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