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是一种主要感染肝脏的DNA病毒,属于嗜肝病毒科。该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病毒的结构包括外膜和核心两部分,外膜含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包含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针对这些抗原产生的抗体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时可能造成肝细胞损伤,长期感染会导致肝脏纤维化。检测血液中的HBsAg、HBVDNA等指标可明确感染状态。
日常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慢性感染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