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识别主要依据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及相关伴随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其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腹胀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腹痛或腹部不适
腹痛是IBS最核心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绞痛,排便后症状可部分或完全缓解。疼痛发作频率至少每周1次,持续3个月以上,且与进食、情绪紧张等因素相关。
2、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出现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排便异常。腹泻型表现为稀便或水样便,每日超过3次;便秘型则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混合型两者交替出现,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3、伴随症状
多数患者伴有腹胀、肛门坠胀感,部分可能出现黏液便但无血便。约40%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多与肠道敏感性增高和脑肠轴功能紊乱相关。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消化内科,医生会通过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疾病。确诊后可通过饮食调节(低FODMAP饮食)、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解痉药(匹维溴铵片)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