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做梦一般是正常现象。做梦是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动期的自然生理表现,多数情况下不影响健康,但若伴随睡眠质量下降或情绪异常则需关注。
人在入睡后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包含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在快速眼动期,大脑神经元活跃度接近清醒状态,此时容易产生梦境记忆。约20%-30%的成年人能清晰回忆梦境内容,这与个体记忆特点和睡眠深浅有关。正常梦境不会导致日间疲乏或认知功能下降。
若长期出现噩梦惊醒、反复被梦境困扰或晨起后精神不振,可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等病理因素相关。约5%-8%的睡眠障碍患者会出现病理性多梦症状,这类人群可能伴随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睡眠结构紊乱,从而增加异常梦境的发生概率。
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建议每天固定睡眠时长7-9小时。睡前2小时避免接触电子屏幕蓝光刺激,室温控制在18-22℃更利于深度睡眠。若多梦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且影响日常生活,可前往医院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或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