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长期感染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1、乏力
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由于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能量代谢,患者常感体力明显下降,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
2、消化道症状
约30%-50%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反应,病毒引发的肝脏炎症会降低胆汁分泌功能,影响脂肪类食物消化吸收。
3、黄疸
当肝功能损伤严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会引起皮肤、巩膜黄疸,伴随小便颜色加深呈浓茶样,实验室检查可见总胆红素显著升高。
4、肝硬化
持续20年以上的慢性感染者中,约20%会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腹水、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脉高压体征,肝脏弹性检测值通常超过12.5kPa。
5、肝癌风险
肝硬化患者每年有1%-4%的几率进展为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可超过400μg/L,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
该病可通过血液传播,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HCV抗体筛查。确诊患者应及时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规范治疗可使95%以上患者获得病毒学治愈,有效阻断疾病进展。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