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根源主要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肥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糖代谢异常。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尤其是2型糖尿病。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得血糖调节机制失衡。这类人群即使没有明显诱因,患病风险仍显著增高。
2、胰岛素抵抗
这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机制,表现为肝脏、肌肉等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当胰岛素无法正常促进葡萄糖摄取时,血糖持续升高会刺激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
3、胰岛素分泌不足
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葡萄糖无法被细胞利用。2型糖尿病晚期也会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情况。
4、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内脏脂肪堆积还会导致脂毒性,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
5、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行为会引起能量代谢失衡。过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久坐不动则降低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建议超重人群通过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40岁以上高危群体定期检测血糖水平。若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功能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