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能会患痛风,但发病率通常低于男性。痛风的发生主要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酸排泄能力减弱,患病风险会有所增加。此外,肾脏疾病、遗传因素、药物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女性痛风发作。
1、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因此痛风发病率较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肾脏尿酸排泄能力下降,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可能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2、肾脏排泄减少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可能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药物也可能抑制尿酸排泄,这类情况在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3、遗传因素
约10%-20%的痛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若女性存在SLC2A9、ABCG2等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尿酸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即使血尿酸轻度升高也可能引发痛风,发病年龄可能早于普通人群。
若女性出现突发性单关节疼痛,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夜间剧痛,建议及时检测血尿酸。确诊痛风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急性期可选用秋水仙碱、依托考昔缓解炎症。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饮酒并保持合理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