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进行针灸治疗时,一般可选取听宫、翳风、太溪、中渚、太冲等穴位。具体选穴需根据患者病情,由专业医师辨证后调整方案。
1、听宫
该穴位于耳屏正前方,张口时耳前凹陷处。针灸听宫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气血,改善局部循环,常用于缓解耳鸣、耳聋等耳部症状,尤其适用于外耳或中耳病变引起的耳鸣。
2、翳风
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此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刺激该穴能清利耳窍、祛风散邪,对风热侵袭或肝胆火盛引起的突发性耳鸣效果较明显。
3、太溪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原穴。针灸此穴可滋肾阴、填精髓,适用于肾精亏虚导致的慢性耳鸣,常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者。
4、中渚
手背第4-5掌骨间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可调理三焦气机,疏导壅滞,对气滞血瘀或肝胆火旺引起的耳鸣伴有头痛、胁痛者效果显著。
5、太冲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原穴。针刺此穴可平肝潜阳、清泻肝火,适用于肝阳上亢型耳鸣,常伴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
需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需根据耳鸣虚实辨证施治。实证多因风热、肝火,常配外关、行间等穴;虚证多责之肾精不足,可加肾俞、关元等穴。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由执业中医师操作,通常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避免噪声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配合耳部按摩效果更佳。若耳鸣持续加重或伴有听力下降,应及时进行听力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