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注射时的疼痛感主要与针头刺激、药液刺激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以下从具体机制进行说明:
1、针头刺激
麻醉针头刺入皮肤和皮下组织时,会直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尤其是较粗的针头或穿刺较深时,神经纤维受到机械性牵拉会产生明显痛觉。此外,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分布密集的区域(如手指、牙龈等)也会加剧疼痛。
2、药液刺激
局麻药液的pH值偏酸性(通常为3.5-5.5),与人体组织液的pH值(7.35-7.45)存在差异,这种酸碱度变化可能引发局部灼热感。部分麻醉剂如利多卡因在快速推注时产生的液压冲击,也会刺激组织产生胀痛。
3、个体差异
约15%-30%人群存在痛觉敏感体质,这类人群的伤害性感受器阈值较低,对注射刺激的反应更强烈。心理因素也起重要作用,焦虑紧张状态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放大疼痛感知。研究显示,预期性焦虑可使疼痛评分提高20%-40%。
为减轻注射疼痛,可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采用表面麻醉凝胶预处理穿刺点,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肌肉紧张。现代麻醉技术已逐步推广使用超细针头(30G以上)和温度调节技术(将药液预热至37℃),可使疼痛发生率降低50%以上。若注射后出现持续剧痛或异常感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评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