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阳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

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时需要注意温度控制、穴位选择、环境通风、禁忌人群以及施灸后的护理等。正确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温度控制

艾灸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通常以皮肤感觉温热但不灼痛为宜。若温度过高可能造成皮肤烫伤,出现水疱或红肿。建议根据个人耐热程度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并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变化。

2、穴位选择

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对应穴位,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定位。例如调理脾胃常选中脘穴,缓解腰痛多选肾俞穴。错误选取穴位可能导致疗效不佳或引发不适。

3、环境通风

施灸时需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积聚刺激呼吸道。但应避免直接吹风,门窗可保持半开状态,防止艾烟浓度过高引发咳嗽或眼部不适。

4、禁忌人群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禁止施灸,皮肤破损、感染部位及高热患者不宜操作。糖尿病患者、感觉迟钝者需严格控制温度,防止低温烫伤。

5、施灸后护理

结束后需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接触冷水或冷风。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口渴,建议饮用温水补充水分。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通风休息。

艾灸后建议观察24小时皮肤反应,出现持续性红肿或水疱应及时处理。特殊体质人群需提前告知医师病史,施灸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进行艾灸治疗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