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拉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关节活动受限。若未及时处理,可能伴随关节不稳或瘀斑等现象,需根据损伤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
1、局部疼痛
韧带拉伤后,受伤部位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韧带中的神经末梢受到牵拉或撕裂刺激所致,例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屈伸活动可诱发明显痛感。疼痛程度通常与拉伤严重性相关,轻度损伤表现为钝痛,完全断裂可能引发剧烈锐痛。
2、肿胀
韧带损伤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组织液渗出和炎症反应,通常在受伤后2-3小时内出现肿胀。踝关节外侧韧带拉伤时,可见外踝区域迅速膨隆,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肿胀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加重疼痛并限制关节活动范围。
3、关节活动受限
韧带作为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会导致关节力学改变。例如前交叉韧带拉伤后,膝关节会出现“打软腿”现象,上下楼梯时易出现关节错动感。部分患者因疼痛保护反应,主动活动幅度会明显减小,被动活动时可能伴有关节异常弹响。
出现上述症状后建议立即停止运动,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进行初步处理。若48小时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关节变形、异常活动等情况,需及时至骨科就诊,通过MRI检查明确韧带损伤程度,避免发展为慢性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