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文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急诊科

坏疽有哪些类型?

坏疽通常可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以及气性坏疽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坏疽在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患者需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

1、干性坏疽

干性坏疽多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常见于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或冻伤等疾病。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区域呈现干燥、皱缩的状态,皮肤颜色通常为黑褐色或黑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较清晰。这类坏疽通常感染风险较低,治疗需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进行清创或截肢。

2、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常继发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糖尿病足、肠梗阻或深部组织损伤等。坏死组织伴有明显水肿、渗液和腐败现象,可能散发恶臭。由于局部血供未完全中断,此类坏疽进展较快,易引发全身中毒症状。治疗需彻底清创,配合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控制感染,同时处理原发疾病。

3、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主要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引起,多见于开放性创伤或手术伤口。细菌分解组织产生大量气体,导致患处肿胀、触诊有捻发音,皮肤可能出现水疱或青铜色改变。此类坏疽发展迅猛,常伴有高热、休克等全身中毒反应。治疗需紧急手术扩创,使用青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并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预后。

坏疽属于严重的组织坏死性疾病,患者一旦发现皮肤颜色改变、疼痛加剧或出现恶臭分泌物等症状,应立即到急诊科或血管外科就诊。临床医生会根据创面情况、微生物培养结果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患者需避免自行处理伤口,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