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属于急性心血管疾病范畴。该病起病急骤,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心肌梗塞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冠状动脉负责为心脏肌肉输送氧气和营养,当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时,血管腔会完全闭塞。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30分钟内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6小时后将发生大面积坏死。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伴随冷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预防心肌梗塞需重点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建议戒烟限酒并保持适度运动。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出现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治疗方面,发病后120分钟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恢复期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