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多壮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纤维蛋白原低是怎么回事?

纤维蛋白原低可能与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先天性因素等原因有关。纤维蛋白原是肝脏合成的重要凝血因子,其水平降低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需及时明确病因。

1、肝病

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下降。患者常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通过护肝治疗改善肝功能,例如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严重感染、创伤或产科并发症可能引发DIC,此时凝血系统过度激活会大量消耗纤维蛋白原。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多部位出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抗感染或手术处理,必要时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剂或新鲜冰冻血浆。

3、先天性因素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属于罕见遗传病,因基因缺陷导致合成障碍。这类患者自幼可能出现轻微出血倾向,需避免创伤性操作,在出血事件发生时及时补充纤维蛋白原浓缩制剂,并进行遗传咨询。

当发现纤维蛋白原水平异常时,建议立即就诊血液科或肝病科,完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检测及基因筛查。治疗期间应避免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定期复查凝血指标以评估疗效。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