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药物降温以及重症送医治疗等。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中暑的严重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发现中暑后需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周围空气流通。若在户外,可用遮阳伞或衣物遮挡阳光,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加重症状。
2、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冷敷额头。有条件时可使用电风扇或空调辅助降温,但需避免直接吹风或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引发寒战或皮肤刺激。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意识清醒的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每日总量不超过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否则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脑水肿。
4、药物降温
轻度中暑者可遵医嘱使用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药物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但需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成分,酒精过敏或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者禁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
5、重症送医治疗
若患者出现高热超过40℃、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等重症中暑表现,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应持续物理降温,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误吸,避免强行喂水或口服药物。
中暑急救需分秒必争,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日常应避免在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若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症状,应及时休息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