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导致的腹泻典型症状主要包括黏液便、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以及排便次数增多等。这些症状与直肠黏膜的炎症刺激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可能因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1、黏液便
直肠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肠黏膜分泌物明显增加,导致粪便表面附着大量黏液,黏液可呈白色或淡黄色,质地黏稠,可能与粪便混合或单独排出。
2、血便
当直肠黏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时,可能出现便中带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与黏液混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后滴血或手纸染血。
3、里急后重
直肠炎症会引起直肠壁敏感性增高,患者常有持续便意感,排便后仍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伴肛门灼热感。
4、腹痛
疼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隐痛或绞痛,排便前疼痛可能加重,排便后可暂时缓解,可能与肠管痉挛或炎症刺激有关。
5、排便次数增多
由于炎症导致直肠蠕动加快,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达3-10次,粪便多为稀糊状或水样,严重时可能出现排便失禁。
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电子肠镜检查及粪便常规、隐血试验等检测,明确直肠炎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期间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严格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或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