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早产儿需要哪些特殊护理措施?

早产儿需要哪些特殊护理措施?

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保暖、感染预防、喂养支持、呼吸管理以及定期监测等特殊护理措施,以促进其健康发育。具体护理方案需根据胎龄、体重及个体情况由医护人员制定。

1、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需立即放置于预热至34-37℃的保温箱中,维持箱内湿度55-65%。体重低于2000克的婴儿需戴绒帽减少热量散失,每日监测体温4-6次,将皮肤温度维持在36.5-37.3℃之间。对于情况稳定的早产儿,可尝试袋鼠式护理提升体温稳定性。

2、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护理前后需用含酒精消毒液清洁双手。暖箱每周全面消毒,呼吸机管路每日更换。限制非必要人员探视,对疑似感染患儿及时进行血培养和C反应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抗生素治疗。

3、喂养支持

出生体重>1500克且吸吮反射正常者,可尝试经口喂养强化母乳。对吞咽协调性差的早产儿,采用鼻胃管间歇喂养,每2小时给予10-15ml/kg早产儿配方奶。同时静脉补充10%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逐步增加至150ml/kg·d的液体量。

4、呼吸管理

对呼吸暂停发作超过20秒的患儿,给予轻柔触觉刺激并调整体位。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通过鼻导管提供25-30%浓度的氧气。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需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5、定期监测

每日测量头围、腹围评估生长情况,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8小时监测黄疸值。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每周评估脑功能,对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进行首次视网膜病变筛查。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学习正确的喂养姿势和皮肤护理方法。出院后需保持室内温度24-26℃,每日记录进食量和排便次数,按时进行眼底检查、听力筛查及神经发育评估。发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或体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返院就诊。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