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和普通胃炎在症状上存在一定重叠,但可通过病因、典型症状、伴随症状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区分。幽门螺杆菌感染多伴随特异性表现,而普通胃炎常由饮食刺激等因素引发。
1、病因差异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由该细菌定植胃黏膜引发的慢性炎症,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共餐等途径传播。普通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胃黏膜损伤,无传染性。
2、典型症状差异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常出现反复上腹灼痛,空腹时加重,可能伴随口臭、反酸等症状。普通胃炎多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隐痛或胀痛,常伴恶心、嗳气,口臭较少见。
3、伴随症状差异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贫血(因细菌影响铁吸收)、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长期感染可能进展为胃溃疡或增加胃癌风险。普通胃炎较少引发全身性改变,急性发作时可能伴有呕吐胆汁或黏液。
4、检查结果差异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胃镜下可见特征性胃窦部炎症改变。普通胃炎胃镜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但相关检测呈阴性。
若出现持续上腹不适、反复烧心或不明原因消瘦,建议及时消化科就诊。通过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规范使用四联疗法,普通胃炎则以去除诱因和保护胃黏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