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的症状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通常可体现在情绪表达、行为表现、躯体症状等方面。儿童由于认知和表达能力有限,其症状更具隐蔽性,需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
1、情绪表达差异
儿童抑郁时较少直接表达悲伤,更多表现为易激惹、烦躁或情绪波动大,可能因小事突然哭闹。成人则常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并伴有明显的自责、无助感等心理体验。
2、行为表现特点
患儿易出现拒绝上学、攻击行为或过度黏人,学龄期儿童可能出现成绩骤降、注意力涣散。青少年可能伴有自残倾向或逃学行为。成人更多表现为社交退缩、工作效率下降、酗酒等回避性行为。
3、躯体症状差异
儿童常以头痛、腹痛、食欲改变等躯体不适为主诉,且症状反复出现却无明确器质性病变。成人更多出现失眠、早醒、体重明显波动等典型生理症状,部分患者会伴随慢性疼痛。
4、认知功能影响
儿童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完成作业困难,但通常无法准确描述情绪问题。成人则能明确表达悲观厌世、决策困难等认知症状,部分出现明显的价值感丧失。
5、病程及预后特征
儿童抑郁易与多动症、焦虑症共病,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身心发育。成人病程多为发作性,但自杀风险相对更高。两者均需早诊早治,儿童对家庭干预的反应更敏感。
若发现孩子持续两周以上出现情绪异常、行为改变或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建议及时到儿童心理科就诊。通过游戏治疗、家庭治疗等适合儿童心理发育特点的干预方式,多数患儿可获得良好预后。日常需避免过度说教,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