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的空腹血糖正常值一般不超过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5mmol/L。妊娠期可通过饮食调节、适当运动、血糖监测、药物干预等方式进行控制。
1、饮食调节
孕妇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日分5-6餐进食,减少单次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例如绿叶蔬菜和豆类。同时需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鸡蛋和低脂牛奶,避免油炸或高糖食物的过量摄入。
2、适当运动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或游泳。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变化,出现宫缩、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
3、血糖监测
妊娠24-28周需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精准度高的血糖仪记录数据,便于医生调整控糖方案。
4、药物干预
若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1-2周后,空腹血糖仍≥5.3mmol/L或餐后2小时≥6.7mmol/L,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需根据血糖曲线调整剂量,禁止自行服用口服降糖药。
妊娠期控糖需定期进行胎儿超声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羊水过多或巨大儿等并发症。建议每周至少就诊一次内分泌科和产科,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评估控糖效果,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