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一种基础的血液检查,能够通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初步筛查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问题。其检查重点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及体积等。
1、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
2、贫血或红细胞异常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可初步判断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参数可辅助鉴别贫血原因。
3、血液系统疾病
白细胞异常增高伴未成熟细胞出现需警惕白血病;血小板显著减少可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增多则需排查骨髓增殖性疾病。
4、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等指标可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程度,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
5、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增加出血风险,增多则可能引发血栓,需结合凝血功能检查进一步判断。
检查时应重点关注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形态及数量等核心指标。若发现异常,需结合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解读报告,避免自行判断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