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常眩晕的原因可能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眩晕可能由内耳问题、颈椎退变或脑血管异常等因素引发,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该病俗称耳石症,主要因内耳椭圆囊中的耳石颗粒脱落至半规管引起。患者常在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旋转性眩晕,如起床或躺下动作,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临床可通过Dix-Hallpike试验确诊,治疗主要采用Epley手法复位,药物可选择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症状。
2、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见于长期低头人群,椎体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转头时易诱发眩晕。患者常伴有颈肩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可通过颈椎MRI明确诊断。治疗包括颈椎牵引、微波理疗,配合颈复康颗粒等中成药,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3、脑供血不足
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表现为持续性头晕伴步态不稳。这类患者多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可能伴随短暂性黑蒙、言语含糊等脑缺血症状。治疗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配合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循环,严重狭窄者需血管介入治疗。
老年人出现反复眩晕应及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颈动脉超声及头颅CT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快速起身、突然转头等诱发动作,浴室需安装防滑设施。伴有高血压者需规律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预防低血糖发作。若眩晕伴剧烈头痛、肢体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