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耳朵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中耳炎、外耳道炎、耵聍栓塞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中耳炎
儿童咽鼓管较短且平直,感冒时病原体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典型表现为耳痛伴随耳闷、听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耳道流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同时需控制鼻腔分泌物。
2、外耳道炎
游泳进水、不当掏耳或异物残留可能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症状以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为特点,可能出现耳道红肿、渗液。治疗需局部使用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克肟颗粒等口服抗生素,禁止自行掏挖耳道。
3、耵聍栓塞
耳垢分泌过多或清理不当导致硬结,可能压迫外耳道引起胀痛,尤其在遇水膨胀后症状加剧。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由医生清理,日常避免使用棉签反复掏耳。
4、外伤因素
儿童玩耍时碰撞耳部,或家长使用发卡、棉签等工具不当清洁造成的耳道擦伤,可能伴随局部瘀血或表皮破损。需用碘伏消毒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5、其他因素
乘坐飞机或高原旅行时气压变化可能导致耳痛,可通过咀嚼缓解;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功能异常需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若排除气压变化等生理因素后耳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耳流脓、听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防止掩盖病情或加重感染,确诊前不建议热敷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