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容易引发心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疾病的风险。
1、高血糖损伤血管
长期血糖升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管弹性下降,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临床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2、脂代谢异常
约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种脂质紊乱会加速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同时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破坏血管结构。医生常根据血脂谱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等药物调节血脂。
3、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会导致脂肪分解增加,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刺激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这种代谢异常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收缩,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临床上常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建议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需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