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睡眠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导致,也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抑郁症等疾病原因有关,长期存在建议及时就医。睡眠质量下降会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1、生理性因素
正常睡眠周期由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交替组成,频繁中断会导致深睡眠时间不足。深睡眠阶段是身体修复组织和巩固记忆的关键时期,碎片化睡眠可能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30%-40%,影响细胞再生和免疫功能。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疾病会导致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平均每小时可能发生5-30次觉醒。长期缺氧状态会引发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患者常伴有晨起头痛、日间嗜睡等症状,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确诊。
3、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情绪障碍患者常出现早醒、睡眠维持困难等问题,可能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紊乱有关。研究显示抑郁人群的深度睡眠时间比健康人群减少约25%,这种睡眠结构改变会加剧情绪低落,形成恶性循环。
若排除环境干扰、作息不规律等生理因素后仍存在睡眠碎片化,建议到呼吸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可通过保持规律作息、改善睡眠环境等方式提升睡眠质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等助眠药物,或进行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