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疾病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疾病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疾病风险与睡眠不足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1、心血管疾病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同时,睡眠剥夺可能引发炎症因子释放,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群,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2、代谢性疾病

睡眠不足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代谢异常,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同时,瘦素分泌减少和胃饥饿素水平升高会引发食欲亢进,促进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和脂代谢紊乱。研究显示连续两周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可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40%。

3、神经精神疾病

慢性睡眠剥夺会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受损,降低情绪调节能力,增加焦虑症、抑郁症的患病风险。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多巴胺系统功能,导致注意力缺陷和决策能力下降,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

4、免疫系统疾病

深度睡眠阶段是免疫细胞增殖、抗体生成的重要时期。长期睡眠不足会抑制T细胞活性,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使机体对病毒和肿瘤细胞的防御能力下降。研究发现,连续一周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感冒风险增加4倍。

5、认知功能障碍

睡眠是记忆巩固的关键阶段。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清除效率降低,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持续睡眠剥夺还会损害海马体神经再生,影响学习记忆能力,加速认知功能衰退。

建议保持每日7-9小时规律睡眠,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若长期存在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睡眠专科就诊,通过多导睡眠监测等手段明确病因。对于已出现相关疾病症状者,建议进行针对性体检和专科评估。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