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预防通常可通过定期产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及保持良好心态等方式进行。日常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定期产检
妊娠期需遵医嘱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重点监测血压、尿蛋白及体重变化。孕20周后建议每4周检查一次,孕32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升高迹象。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慢性高血压病史或前次妊娠高血压患者,可增加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监测频次。
2、合理饮食
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减少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摄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建议每日摄入1000毫克钙元素。适量补充ω-3脂肪酸,可通过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实现。同时保证每日摄入新鲜蔬菜500克、水果200-300克,补充钾、镁等微量元素。
3、适当运动
建议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操、游泳或固定自行车训练。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避免仰卧位运动。存在前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等禁忌症者需遵医嘱调整活动方案。
4、控制体重
根据孕前BMI制定增重计划,正常体重者(BMI18.5-24.9)孕期增重11-16公斤为宜,超重者(BMI≥25)建议控制在7-11公斤。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不宜超过0.5公斤,可通过饮食日记和体脂率监测进行管理。对于孕前肥胖(BMI≥30)的孕妇,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
5、保持良好心态
通过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天保证7-9小时优质睡眠。可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呼吸调节技巧,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应及时寻求心理专科帮助,避免自行服用镇静类药物。
建议妊娠期妇女建立自我监测记录本,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数值。若出现持续性头痛、视物模糊或上腹痛等先兆子痫症状,应立即就诊。对于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从孕12周起每日补充低剂量阿司匹林(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