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胆囊结石、胆囊穿孔、胆囊癌、胆源性胰腺炎以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建议尽早就诊干预。
1、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或排出受阻,形成胆固醇或胆色素结石。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需行胆囊切除术,并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疼痛。
2、胆囊穿孔
长期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胆囊壁缺血坏死,形成局部穿孔。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寒战高热及腹膜刺激征。临床常采取急诊胆囊切除术,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抗感染及镇痛药物。
3、胆囊癌
约0.5%-3%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因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刺激发生癌变,表现为持续消瘦、黄疸等。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胆囊癌根治术,配合吉西他滨注射液、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4、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若掉入胆总管堵塞胰管开口,可能诱发胰腺炎。典型症状为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血清淀粉酶升高。需禁食并静脉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注射用乌司他丁、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
5、胆汁性腹膜炎
胆囊穿孔后胆汁持续渗入腹腔,可引发化学性腹膜炎,表现为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需急诊手术清理腹腔并修补穿孔,术后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
慢性胆囊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腹痛加重、皮肤黄染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所有治疗均需在肝胆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