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溶栓针有哪些潜在危害?

溶栓针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危害。常见的潜在危害包括出血风险、过敏反应、再灌注损伤以及继发性血栓形成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出血风险

溶栓针通过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治疗作用,但可能影响全身凝血功能,导致出血。轻微出血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严重时可能发生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溶栓针中的药物成分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但需立即停药并急救处理。

3、再灌注损伤

溶栓后血流突然恢复可能导致缺血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细胞损伤,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4、继发性血栓形成

溶栓过程中可能激活血小板,导致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血栓,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后可能诱发肺栓塞。部分患者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

使用溶栓针前需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肝肾功能及过敏史,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指标。若出现头痛、呕血、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溶栓治疗需在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