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体中毒的原因通常与糖尿病控制不良、长期饥饿、酗酒、妊娠期代谢变化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其发生主要由于体内脂肪分解过多,导致酮体生成超过代谢能力,从而引发酸中毒。
1、糖尿病控制不良
糖尿病患者若胰岛素不足或治疗不当,血糖持续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典型症状包括口渴、多尿、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需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等,同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2、长期饥饿或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持续能量摄入不足时,机体通过分解脂肪供能,导致酮体蓄积。常见于节食减肥、神经性厌食等,伴随乏力、恶心等症状。建议逐步恢复均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溶液。
3、酗酒
酒精抑制肝糖原异生,加速脂肪分解,同时引起脱水及电解质失衡。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常伴腹痛、呕吐,需戒酒并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1及补液治疗,配合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谷胱甘肽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
4、妊娠期代谢变化
妊娠剧吐或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酮体堆积,表现为持续性呕吐、脱水、尿酮阳性。需监测胎儿情况,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人胰岛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出现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检测血糖、血酮、动脉血气等指标。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定期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指标,避免自行使用降糖药物或偏方治疗。妊娠期患者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处理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