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飞鹏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骨科

骨量偏低是什么意思

骨量偏低是指通过骨密度检测发现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低于同性别、同年龄人群的正常水平,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提示骨骼强度有所下降,可能存在骨质流失加速的问题,属于骨量减少阶段。

骨量偏低通常与年龄增长、钙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因素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长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骨骼健康。此外,某些内分泌疾病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骨代谢异常。

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量的主要方法,常用T值作为判断标准。骨量偏低者的T值介于-1.0至-2.5之间,这个阶段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较正常人群升高1.5-2倍,但通过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建议日常增加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保证每日800-1000mg钙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等,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若确诊骨量偏低,应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变化趋势。伴有明显骨折风险因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注意预防跌倒,居住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物。

相关推荐

推荐文章

常见药品

药企列表

微信扫一扫